24、电子学会攻略(2)

短短一段吃饭的时间,阿良对着李副主任马屁如潮,起初也颇为生涩,但是竟然越说越是顺口,许多平日里出不了口的东西居然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李副主任“大悦”,没想到这个老院长介绍来的孩子如此懂事,说话得体,而且还能做事,心中顿生好感。

在阿良的刻意询问下,李副主任将这次研讨会计算机工程的事情说了一个大概。

这次大会所购买的IBM-PC微机总共三百台,全部原装进口,带所有配件,到岸价6万人民币。本来这批货并不是为这个研讨会专门订购的,而是中科院采购的。上头为了为国争光,大笔一挥,将这三百台PC机先划拨到了科委,“借用”两个月。

当然了中科院也不能吃亏,同意借用这个说法,但是所有的验收费用由科委出。

但是李副主任负责这块,他哪里知道怎么验收啊。幸好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中关村里面无论是正大光明的服务部还是偷偷摸摸的游击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的涌现,还不等李副主任烦神,就有几个消息灵通人士得知了此事,上门来讨生意。

那时候的中关村除了一大堆的国家科研单位、高校之外,就是一条破破烂烂的白颐路,四周一排平房,中间一条长沟,一到春秋便是灰土满天。

就在这个地方,从80年开始就有一些技术人员耐不住寂寞,偷偷摸摸的成了“星期天工程师”,帮企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做点零工捞点外快,一切都还处于一种自发的原始状态。

这些人做的这些事情,完全不敢给本单位的人知道,主要是丢不起那人,万一影响搞大了,弄得里外不是人就不好看了。

这些人起初是聚则为兵,散则为民,都是各大研究单位及高等院校的高级知识分子,每月有着固定工资(普通工程师97块)。在那个年代,他们的收入也就养家糊口,在体制内算是中等。

可是改革开放大潮并不是人力所能阻挡,大学门口买茶叶蛋的老太婆每星期的收入都能比他们一个月还多,这当然引起了他们的不平衡,凭什么搞出无数科研成果的他们却只能窝在鸽子笼里?

于是,一伙伙的先驱们化作散兵游勇,凭着关系到处接活,就像装机验收培训,一天也能捞个三四十块钱。

食髓知味,这种甜头不知道倒也罢了,一旦尝到便放不下。固然有一部分金钱的原因,更主要的其实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就像阿良在老教授嘴里听到的那样,计算所的一个工程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网生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73小说只为原作者我我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我鱼并收藏网生记最新章节1、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