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倜生

离开了家,孤独的在外面度着凄零零生活的我,每在看着自己影子也觉得可怜!

偶从西单的菜市经过时,我很留恋那里,瞧着那提筐携篮的有着不同的面孔的老年人,年轻人,男人,女人,孩子,脑上立刻虚构出一个“其乐也融融”的家庭欢乐图来,这时越发觉得自己的孤独,恨不立刻有个家。{173}

近来邻屋的小猢狲们,你一句我一句一股劲的计算着到放寒假的日数,“快了!快了!回家过年去!”真是快了,我照例今年还是得回去的。每年我都回去一趟,住不上三五日便又匆匆的跑出来。

记得初来北平的那年,刚进腊月,父亲便来信问我年底回去?不到下半月父亲的信里便添了责斥的句子,我写信回去说,无论如何,在大年前一定回去的,现在还脱不开身,我不是一个随意所之的自由人。离过年还差三两天,我依然还未回去,父亲又来了一封信,里边写着:“来不来由你,岁数大起来,自然会不管父母了的,我们能再活上八十岁吗?”使人酸溜溜的话语。

父亲的话,有点冤曲我,我无时不怀念着父母,下意识的记起“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的两句,在童年里父亲喝过夜酒对着书本给我讲的这两句,再一想父母的年岁,总会使我的心急急的迸两下。

如水的流光,一切都是沧海桑田莫测的剧变中,一改旧日的面目了,就只说我的家,我自己,都是有了怎样的变化呀?

据说起初我们的家庭提起来挺露脸的。时常听一个老伯父讲说,嘴里衔着烟管,一面讲一面挺*。说是我们的祖宗怎么露脸,“那时州官像是做我们家的官,办事情要到我们家里向祖宗请示,看着脸色行事。一任新官到任,不等站稳脚步,要先来拜见我们的祖宗。”这些话和我们的柴堆里堆着的那破碎不全的武进士第的匾额和在二伯母家三嫂子屋里至今还放着一个雕着两团龙的封诰匣子,一对证,觉得伯父不是诳我,提起了那个匣子,那次我偷着把那匣子打开了,看了两卷只记住上面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的开头,二伯母看见了很不愿意的神气,只好不再看了,本来祖宗的神龛也在这个屋子放着的。他老人家嫌烧香播火把屋子弄脏。那还是小事,三哥和三嫂这一对年轻夫妇的不对劲儿,同房多少年,还没有一个小宝贝露面,也是说这对年轻夫妇在祖宗面前不好意思有轨外行动;于是把祖宗便请到大伯母屋去。这个封诰匣子呢,却不肯放手,人家看一看都有些。悭吝,仿佛是私产了。

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和粪土一样的了。要光荣是现在再出来一个人位登九五试试看。

还是从我记事以后说起吧,父亲是个拖着辫子的商人,在城里经营一个粮米和蜡烛的铺子。我们的家住在城外的南关厢,离铺子很近,进了城门便到。我时常跑铺子去,铺子的学徒殷勤的替父亲点烟捧茶,他们喊我作“小”掌柜的。

黄金的时代里度过去我的童年,那时我是一块金砖,是一颗珠,父亲的、母亲的。母亲喜逐颜开的叫我一声小儿子,父亲一手捧着酒杯,一手捻着我——男孩子所特有的——玲珑的“小鸡”觉得无限安慰,每次从城里回来,在他那长可及地的衣袖里袖一些可口的食物来,小妹妹凤儿只有瞪眼的份,咽两口馋沫,没精采的投入母亲怀中,一声也不敢哼。凤儿长得是那样像水仙花,雅致得晶莹得像一块洁白的玉。父亲偏心不喜欢她,毕竟怨她为什么不长个“小鸡”来呢?

年节将近的腊月来了,蜡烛的销数增加起来,父亲忙了,全铺子都忙起来,作坊里日夜打连班,学徒们忙手忙脚的打包子,年底谁家都要买些蜡烛,预备大年夜把灯笼点起,取个亮堂堂的吉利,屋于里锡烛台上那对旧烛也要换去,来一对红得像辣椒一般可爱的新的,上面写着,“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或“发福生财地,堆金积玉门”等等的不同联句的金字。父亲戴着镜子手里把着笔醮着金液一对对的写着,在桌子上案子上排开一大摊,写过去的像兵队向右看齐那样齐,一边忙着一边取出些和蚕般长短的小烛来取名叫“磕头了”,上面用金字写上“好大腊”三个字,分给我和二伯家的云哥,预备大年夜点灯笼。

照例每年一个卖爆仗的贩子送给两盘唱盘大小的爆仗来,因为他欠下一年的粮米账,年尾没法子偿还,送两盘爆仗便搪塞过去。

那时过年真像一当子事。街上家家门口挂上灯笼,满街闪烁着光亮。成群结队的孩子们,提着灯笼,盘据着街心放爆仗,我胆量小,不敢放、请云哥来帮忙。云哥他家是二伯母当家,对孩子们是很苛刻的,平时不给一个零钱花,买爆仗钱更是不给,于是我们在他放我听响的互惠的条件下,脸上都带着满意的光。

家家院落里也都挂满了灯,一家大小都在笑语殷勤中繁忙着,各家刀板声响在一起,空气中飘着饭香的味,大年夜家家要坐五更,在一夜一阵紧一阵松的不断的爆仗声中,人们兴奋的直坐个通宵。

父亲十二点才回来,那时我的兴奋已经尽了,不能陪着大人坐到天明,等到父亲回来,早就像个小狗般的倦伏着,枕畔缭绕着调谐温馨的鼾声。

尔今的大年夜,在人们都有着同一的“一年不及一年”的喟叹中再没有昔日那种可追怀的景象了,家家都把门牢闭了,模糊中听见一声两声的鞭炮声、坐不到一时半刻便睡下了。以至财神爷和喜神爷等上方委下的神祗临门来赐福,在吃了闭门羹的懊丧中,只好叹息两声,懒懒的回天交旨。

人们的生活和命运显明的和下楼梯的阶段一样的跌落着脚步,一切都不复寻到昔日的精彩,人们脸上堆砌着像灰暗天空般的颓废的面色*加深了。

一个猴子脸的人,到我们家里来过一次以后他满嘴里向我父亲叫着三叔,叫得我心里也觉得怪舒服的,暗暗说:他一定是个大好人,不久我们的铺子给那个猴脸人和另外人合伙开的铺子吞并了作了一个分号,父亲只在铺子里吃薪水。

两三年前的事吧,父亲身体已经弱得不成样子,四肢不伶俐,耳目不聪明,手里把着一根杖子,走路还很吃力,每在咳嗽起来,声音打成一片,满额崩起粗筋喘不过气来,自量这样人不会讨人家喜欢,便辞出了那铺子。

自家的铺子早就倒兑了,又没有薪水可吃了,父亲年迈了以后的日子要看哥哥和我了。我呢还好,能够继续保持住一个职业,哥哥失业在家里,各处去找出路,回答都是等机会,每次来信都发一些牢骚和告诉家里日子的不堪。

苦抑着自己的生活,贮下一点钱寄回家去,自己可怜着是那么一个很小的数目,毕竟也能在双亲的窘苦的心上掠过一丝苦笑的慰藉吧?

夜间入梦便会梦见母亲,惊惶的从凄惨的梦境中醒转过来,等到辨出是一个梦境,一半的悲哀夹着一半的欢幸!

母亲的确是老了,深深的皱纹布满在瘠黄的枯瘦的脸上,顶间的发秃落得露出肉皮,脑后的那个发髻和上许多假发还是小得像个元宵。接哥哥的来信,时时写着以下的话语:“母亲近来时时悲哀的自伤,一边哭泣着一边说着生前委屈了一生,死后还是一个不随心,她要和德四婶并排葬,在她生前我就厌恶她,死后还离不脱她。”我在二十几年中除掉有丧事时,没有看见母亲落过一滴眼泪,纵然有如何的委屈和周折的事情,临在她身上。

每个岁暮回去,母亲却是很慰快的极致的对这归来的游子尽着慈爱,像是对待远方的亲戚,又像是她的儿子从灾难中挣脱出来似的。

父亲在他的眉宇间也透出一些欢欣,但怎么也寻不出童年时代父子的感情了。父子中间像是有了一道隔阂的鸿沟,回去后只用眼光交换了相见后的礼仪。没有一句话,直在住上的几天里。等到临行,也是只用眼光告别,说着:“父亲我要走了,你老人家珍重身体呀!”父亲也像说:明年早些回来,我还能再活上八十岁吗?

每在倾听由远方传来的模糊的狗吠声和更夫的木拆声的充谥着神秘滋味的夜阑更深里,或被邻屋小猢狲们从梦境中把我扰醒,那淡淡的朝曦,正扑在那伸在冷空中的杂芜交错的枝叶和赭墨色的皮干上的早晨里,我悄静的细算着流水的年光,人世的变化,一颗“春水池塘”般的心,是怎样的忽然换上了一个像无机砂组合成的一样了,枯瘪的上面,长不出一颗油润的草,一朵鲜艳的花。

感喟着在这么一个没落的世界,没落的时代的波流里,自己是如何的没落着,家是如何的没落着。不知道今年岁暮回去,那个家又是一番如何景况?

没落的感伤,温馨的追怀,是懦弱人的懦弱的事情,——我知道,我知道!

◁本书作者书凡提醒您《国内外名家精品文集》最新章节在1▹73小说全网首发无弹窗免费阅读173book⊖com◁(请来1▹73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国内外名家精品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73小说只为原作者书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书凡并收藏国内外名家精品文集最新章节第六十六章 “过去”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