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君要臣写话本以歌功颂德,臣子也不能不应。

薛衍当着永安帝的面,拍着胸脯答应了这桩任务。出宫回家后,却有些犯愁。

不知道该写一个什么故事才好。好在后世有关于这方面的素材很多,薛衍倒是可以从容的选择。

就在薛衍忙着为永安帝歌功颂德写话本的时候,时间已经渐渐进入了六月。

这一年的春夏,雨水都很少。乃至进入了六月以后,各地传来的旱情灾报非常多。就算各地都奉皇命在田地旁安装了水车等物,仍旧是杯水车薪。

朝上渐渐有朝臣上折子,明里暗里的将灾情与天子和朝廷的过错联系在一起。更有甚者,乃说朝廷杀伐太过,所以上天才会降下灾难——好在太上皇早已于去岁年末主动搬出了太极宫,退位让贤,否则这回上奏的折子中,恐怕还有指控永安帝不堪为帝的。

不过即便如此,永安帝仍旧有些焦头烂额。他一面吩咐刑部和大理寺配合,亲自审理案情并记录案卷,一面让镇国公魏无忌和中书令方玄懿等人在名山大川处四下求雨。甚至连上清观和相国寺的道士和尚们都受到感召,不断求雨布施。

去岁曾因霜灾之事奉皇命至河内并山东等地赈灾的钦差大臣许淹仍旧赶往关内各州安抚百姓。遇到受灾严重的地区,还得根据情况减免赋税,以稳定民心。当然,若遇见灾情根本不严重,只不过是为了赈灾银两才谎报灾情的州县,也有依律惩处才是。

与此同时,户部还得不断筹备大军北伐突厥的粮草军备。几个月下来,北伐大军屡战屡胜,捷报连连。只是随着大军的深入腹地,朝廷粮草军备的供应也越发吃力,种种大事要事堆凑到一起,各项都要花钱,朝廷财政霎时入不敷出。户部尚书更觉亚历山大,

还好永安帝曾经游戏般的入股了薛衍的各项买卖,如今玻璃铺子等生意日进斗金。永安帝身为大股东之一,自然红利更多。手内有钱,心里不慌,永安帝干脆从自己的内库拨银赈灾并筹备军饷粮草,也免去了后宫再次典当珍宝筹措金银的尴尬局面。

只可惜人意难以左右天意,永安一朝的君臣如此勠力同心,整顿朝纲,这一年的夏天,各地降雨的次数仍旧不多。万幸朝廷早有准备,这一年的旱情比之历史上的旱情来说,仍旧减轻了不少。

至少除特别干旱少雨连河流地下水都没有的地方外,其余地区都引着水车灌溉之法,勉强挺了过来。

很快便入了八月。因着朝廷大军在草原上的连连大捷,□□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穿越之一品公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73小说只为原作者八爷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八爷党并收藏穿越之一品公卿最新章节第七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