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要想说明白,还得从几年前调任来的那位镇守太监身上说起。173虽然世人都说太监是没根儿的东西,既无子嗣之忧,便将一颗心思都与了方孔兄。除此之外,六亲不认。然人生在世,既吃五谷杂粮,便少不得有七情六欲。前两年新到任的督守太监王静忠,从某种程度上讲,便是个还算顾家的人。

这王静忠少年家贫,且又是个天阉,昔年家乡闹蝗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王静忠为了全家能活命,便狠了狠心把自己卖了几两银子,经老太监援引立了文书,净身入宫。在宫里摸爬滚打了二十来年,好容易巴结上贵人,当了个监察收租的镇守太监。出宫后的第一件事儿便是派人至家乡寻了父母兄弟,又从同族中挑了个伶俐乖巧的子侄过继到自己名下,承了香火。那孩子的父母,也沾带着得了些香火情儿。

又因王家祖祖辈辈都是土里刨食儿的老百姓,乍一见了这经管皇庄吃皇粮的好差事,少不得动了心思。明里暗里的同王静忠说了几次,又明言倘或自家接了差事,也亏不了王静忠的好处云云。

王静忠听了这话,也着实有些眼馋皇庄的进项。少不得掂量轻重,心下暗自起了盘算——只是能拖赖皇恩充当此役的庄头,大都是背后有靠山,上头有故旧的老人儿,王静忠虽为镇守太监,却是轻易不敢惊动。

掂量来掂量去,王静忠便将主意打到了张华父亲——张允的头上。盖因张允虽充此役,却是继承了其父,也就是张华之祖的差事。

张华之祖既死,少不得人走茶凉,张家的某些厉害关系也就淡了。纵使张允每到年节时仍不忘送礼走动,终究比不得先祖在时的交情。何况张家的背景势力同其他几个庄头相比,也薄弱了些。

王静忠自忖身后有贵人撑腰,并不将张家放在眼里。因此他不但要夺了张允的差事,更想借此机会饱餐一顿,算计出张家的家常才罢。

岂料万事俱备时,张家的姻亲陈珪却阴差阳错入了圣人的眼,其后又巧言令色巴结上太子一脉,在朝中混的风生水起。那王静忠且算圆滑老道之人,见了这幅情景,便不敢轻易动作,只得熄了此心。

直到此次陈珪谏言太子殿下彻查两江官场之事捅了马蜂窝,又被圣人钦点为钦差南下赈灾,满朝文武皆以为陈珪此去凶多吉少,王静忠本着自捞油水,也是为了讨好贵人的意思,终久按捺不住的出了手——先是调唆人一纸状书将张允告上衙门,只说他假借皇庄之名,低价争买良田却是替自己谋私利,反而败坏了圣上清名。然后又告张允一个账目不清的罪过,只趁着衙门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红楼之拖油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73小说只为原作者八爷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八爷党并收藏红楼之拖油瓶最新章节第一百五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