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经典,几千年来在许多思想文化领域对国人产生了深远影响。正如纪晓岚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其中非常值得一述的是教育,我们今天流行的许多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都直接来源于《周易》。

1、对教育的重视

《周易》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蒙卦》上,而《蒙卦》在六十四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是,先列乾坤两卦,然后就是屯蒙。乾为天,坤为地,屯为万物初生,万物初生需要教育,就是蒙。

《周易·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物生必蒙,故授之以蒙。”万物生成以后处于蒙昧阶段,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启发他、教育他。这充分反映了殷商先民对教育的重视。

此后,《周易》关于教育重要性的思想被后世学者不断阐发,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管子·权修》云:“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学记》则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孟子似乎更加重视教育,把教育看成是区分人和动物的重要标志,他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

2、强调尊师重道

重视教育必须尊重教师,尊师本身就是重教,而重教必须尊师。

《周易·蒙卦》卦辞云:“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作为受教育者,蒙童应该主动地向老师请教,而不是老师卑躬屈膝地要求蒙童接受教育。

这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处于一种主导地位,它要求整个社会都应诚心诚意地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

另一方面,尊师也是为了尊道,师严是为了道严,师道尊严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敬学而有为,也就是程颐所说:“致敬尽礼而后往之,非欲自为尊大,盖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于有为也。”

这种尊师重道的思想,经过荀子、董仲舒、韩愈等儒家士人的发挥,成为我国尊师重教的一种优良传统。

3、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周易》《蒙卦》卦的卦辞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周振甫先生译为:“不是我求蒙昧的童子(学习),(而是)蒙昧的童子求我(施教)。”

《周易》把教育看作学生自身的需要,可以说是抓住了教与学的关系的本质,不管儿童是否意识到这种需要,都不影响这种本质关系。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带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学世界 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73小说只为原作者书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书凡并收藏带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学世界 最新章节第五节 杂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