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第一轮拦截相比,第二轮拦截粗犷得多,说是简单粗暴也没错。

执行拦截任务的是第一舰队。

为此,上千艘战舰高速飞行了十几个小时,赶到碎片群前方排好队列。

等碎片群到达,这些战舰在舰队旗舰“自由”号直接指挥下,以分舰队为单位依次投入战斗。

其实,就是向碎片群发射配备了战术核弹头的导弹。

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拦截效率,第一舰队沿碎片群的飞行轨迹,总共设定了十处纵深不低于五千千米的拦截区域,由十支分舰队各负责一处区域,在碎片群到达的时候向该区域发射导弹。

此外,相邻的拦截区域的距离至少有五万千米。

留出间隔,是为了对拦截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根据实际的情况,及时对下次拦截进行调整。

归根结底,同样是为了提高拦截效率。

用另外一种话来说,其实是节约导弹与战术核弹头。

虽然核弹早已普及,是空间战斗中必不可少的武器,一些小当量纯聚变核弹头甚至用到了单兵武器上,但是核弹并非多得用不完,更不是可以随便浪费,特别是广泛使用的纯聚变战术核弹。

为啥?

这些纯聚变战术核弹头都需要装填超重氢,也就是常说的氚,以降低起爆难度,降低爆炸装置的制造成本,以及把质量与体积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使其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问题就出在聚变原料上。

氚的半衰期仅有六点六个火星年,哪怕超限制装填,在储存期间进行三次提纯维护,最长装备周期也才二十五个火星年。

什么意思?

在装备二十五个火星年之后,这些战术核弹头就会失效,也就是无法正常引爆,得送回工厂进行处理。

受此影响,在和平时期肯定不会储备太多的纯聚变型战术核弹头。

通常情况,舰队会采购足够多的导弹,不过只为战舰配备一个基数的弹头,有的时候仅半个基数。只有在局势变得紧张,爆发战争的概率增大之后,由联邦控制的军火厂才会生产更多的战术核弹头,并且配发给舰队使用。

生产纯聚变战术核弹头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几天之后就没那么容易了。

火星联邦的军工厂,特别是生产核原料的工厂全在轨道环上,准确说是在九座以工业为主的空间站内。

为了保护环境,火星联邦把所有重工业都放在了同步轨道上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征战星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73小说只为原作者闪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闪烁并收藏征战星辰最新章节第一百章 大结局(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