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湾基地挨着司理星,而且由一根长达数千千米的缆绳固定在司理星上,跟随司理星公转,并且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离心力。有意思的是,通过调整缆绳的长度,能调整旋转产生的离心加速度。

在通常情况下,缆绳长度为五千五百千米,产生的离心加速度大约0.4G,跟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差不多。

在靠近基地的时候,“火蚁”号做了最后一次调整。

轻微震动几下,表示已经被基地的磁力锁抓住。随后产生的重力,同样表明战舰已经顺利跟基地对接。

仅0.4G的离心加速度,让人觉得很舒服,特别是对那些已经在太空中生活了很长时间的人来说。

这就是把空间基地建在小行星附近的关键原因。

同样如此,小行星带里像司理星这种,尺寸不算小,质量足够大,自转速度足够快的小行星是建造空间基地的理想选择,而且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几次大规模战争中都是重点争夺对象。

反过来看,其实也很好理解。

什么意思?

因为像司理星这样的小行星实在太过重要,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所以在和平时期都得派兵驻守。

当然,重要的不止是司理星,是整个小行星带。

在地理概念上,小行星带是“外行星区域”与“内行星区域”的界线,准确的说是外行星区域的内层边界。

以发展的阳光来看,外行星区域是人类文明的未来。

为啥?

内行星区域中,值得开发的,而且能够开发的天体,其实就只有三个,也就是地球、月球与火星。

金星?

虽然金星的大小跟地球相当,但是环境太糟糕,根本没办法进行改造,而且自传速度太慢了。

其实,在飞向火星之后,进行宇航探索的先驱就考虑过开发金星。

可惜的是,在进行模拟演算之后,就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开发金星所需要的资源,足够把十个火星这样的天体改造成人类家园,而且改造金星需要太多极为超前的技术。

在外行星区域,就不一样了。

要说的话,外行星区域缺的只是阳光,而在掌握了可控聚变技术之后,人造阳光已经不再是难事。

其实,在几乎所有的天体空间站里面都有人造光源。

当然,另外一组数据能更直观的说明问题。

以小行星带主带的内侧边界为准,内行星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征战星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73小说只为原作者闪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闪烁并收藏征战星辰最新章节第一百章 大结局(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