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死神的怂恿

战后,关于唐帝国有没有必要在最后关头用上原子弹,以及当时薛希岳为什么要决定使用原子弹成为了整个大战期间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可以说,唐帝国有一万个理由可以不使用原子弹,可问题是,这一万个反对理由,也许还不如一个支持理由更有说服力,那就是,投入了数百亿的“盘古计划”就只是为了一次实验吗?

实际上,在当时帝国内部,关于是否使用原子弹的分歧也是相当巨大的。不说别的,之前极力主张帝国研制原子弹的科学家就分成了两派,一派坚决支持用原子弹,而另外一派则坚决反对使用原子弹。

当时反对使用原子弹的主要就是帝国理论物理学的知名泰斗。当初,这些人几乎都签署了联名信,支持启动“盘古计划”,研制原子弹,可是在实验爆炸成功之后,几乎都转为反对使用原子弹。而这些科学家有几个重要的共同特点,一是都集中核物理的理论研究,大部分理论都是由他们提出,或者是奠基的。二是都没有参加“盘古计划”的工程阶段工作,也就是没有直接参与“盘古计划”。三是都属于帝国物理学界的泰山北斗,大部分的年纪都在60岁以上。

支持使用原子弹的主要就是直接参与了“盘古计划”的物理学家,以及工程师。论知名度,这批科学家远不如那些泰山北斗,但是其在“盘古计划”中起到的作用都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的实质性工作,原子弹就搞不出来。而这些科学家与工程师也有几个共同特点。一是大部分人都将其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盘古计划”,其中很多人甚至数年没有与家人联系过,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这项庞大的工程中来。二是以实验物理学家,或者是工程师为主,几乎都是实干型的人才,虽然其在理论研究方面并不怎么样,但是其在动手能力方面明前要比理论物理学家强得多。三是都属于中青年,当时联名给首相写信的200多名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平均年龄不到45岁。

当时,坚决反对的几十名科学家是认清了核武器的巨大威力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可以说,这些科学家都有着巨大的远见性。一枚原子弹就足以摧毁一座中型城市,数枚原子弹就可以摧毁一座大城市,而且研制氢弹的理论已经提出来了,最保守的估计,氢弹的威力都是原子弹的十倍以上(实际上远不止,原子弹的最大当量也就20万吨TNT左右,而氢弹的当量几乎是无限的,历史上爆炸的最大当量的氢弹为5000万吨,而设计成功,没有爆炸的氢弹的当量达到了2亿吨),那么一枚氢弹就能摧毁一座大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73小说只为原作者闪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闪烁并收藏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最新章节第二十四节 硝烟散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