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声炮响,试图偷袭入城的倭寇被密密匝匝的弹雨扫得七零八落,紧跟着城中喊杀震天,早已蓄势以待的明军倾巢而出,迅在城门外空旷的场地上布成了密集进攻、完全放弃防守的鱼鳞阵。{173}后面城门一声合上了,紧接着铁链支悠悠一阵响,吊桥慢慢升了起来。

白重赞居于阵中,凛然大喝道:“奉钦差大臣督抚六省军务剿倭总督杨凌杨大人命,尽歼前方倭寇!倭寇不尽,城门不开。生死胜负皆在此一战。杨大人片刻功夫就会领军回援,将士们,给我冲!”

白重赞**八千人,城中还留下七千兵马守城。纵然全军被灭,也足以支撑到杨凌回援。但是如果大军坚守城池,静待杨凌赶回来再出兵,尽管可以减少伤亡,利用城墙和大炮更多地杀伤倭寇,可是杨凌回军时与城中守军不能尽快合围,倭寇就有趁机突围逃走之虞。

而且杨凌使这背城一战,令白重赞抢先出兵,更主要的目的是激起全军不畏战的决心。那里的军队,既没有绝对穿透板甲的兵器,也没有能绝对抵御火铳的盔甲;既没有必能攻破坚城的大炮,也没有能够完全抵御炮火的防炮要塞。

可以说两军对垒导致双方巨大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士气,此外才是双方日常训练的强度和将领的指挥能力。明军屡战屡败,甚至闹出数千兵被百十个倭寇撵得鸡飞狗跳的局面,并不是武器和武力差距太大,而是军队根本没有斗志。

杨凌现在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足够的军费去支撑他重新招募士兵,来替代这支已经腐朽的军队。就唯有使出狠招,期盼他们能有凤凰涅磐的表现。

一种结构如果不能从内部打破,又不能用另一种模式替代,那就只能指望外部的力量来促使它的改变了。

前方的倭寇开始从暗处冒出头来,明军后无退路,前有倭兵,经过短暂的惊慌,他们终于明白到:眼下已经没有可以让他们逃跑的选择了,要想活着,就只有和眼前的倭寇拼命。

杨凌的军令早已传回,连坐军法使士兵之间互相牵制,没有人敢先露出向两翼逃命的意向,而且执法队已经悄然布向两翼。

鱼鳞阵形适于密集攻击,最大的缺点是只需少量奇兵自后突袭,就可以将阵形破坏,但是明军现在后边是坚固的城墙,根本无需担心后防。

而且长短、远近兵器搭配的密集阵形,可以相互拱卫,对于军心士气具有稳定作用,短暂的骚动后,鱼鳞阵终于稳定下来。在将校的督促下迎向倭寇。先是犹豫地、小步伐地行进,随着倭寇越逼越近,无路可退的明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回到明朝当王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73小说只为原作者月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关并收藏回到明朝当王爷最新章节第4章 c理论看《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