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易的各小说之间的直接联系 主要就是:圣门(魔门)和静斋的争霸线索。

往更高一层说 就是:边缘社会与主流社会的理念斗争经历。

而更通俗的**:静斋是执政党 魔门就是在野党联盟。隋末的大乱就象是现在的大选时所出现的必然乱况。大家角力执政 不断的朝各个实力派拉选票——具体方式无非是:演讲造势+杀人放火。

魔门和静斋均有一个至高无上的镇派秘籍:《天魔策》和《慈航剑典》。静斋更讲究出世的清净无为的修行。魔门却更看重入世的实现自我的理想。

*******

魔门

在黄易的小说系列中 魔门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这个神秘的宗派渊远流长、人才辈出。

所谓魔门 自称“圣门” 就是一些还没有被剿灭的流派组成的联盟。本来他们都是因为反对儒学仁义礼智信那一套 斥之为虚伪愚民之学而饱受正统打压 甚至受到官方的缉捕 为了活命 也为了能让自己的思想能流传下去 他们不得不联合起来 凭借各种手段来求生存。但是随着儒家学说的传播越来越广 正统地位越来越稳固 圣门的那些思想越来越难以被人接受 在世人眼中也越来越离经叛道不可理喻。于是在不明真相的普通人眼中 他们就基本上等于坏人了。他们本来只是一些有志难酬 有冤难申的失意人罢了。其实他们的思想当初也大多是为了救民于水火才会产生的。

早在群雄逐鹿的春秋战国之世 大地之上还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王者(周天子无视之) 百家争鸣就意味着每种理念的推动者 都可以平等地向林立的候王推广着自己的思想。没有中心 就意味着没有边缘;没有一个人被高抬为永远正确的神 自然也就不会有人被踩落为魔;所以在《寻秦记》的时代 还未有“魔门”的称呼。只有墨家等其他学派。

就拿墨家做比方 它的创始人墨翟艰苦修行 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 反对奢侈浪费 提倡发展生产。他创立墨者行会并担任首任钜子是想在国家之外还能有一只力量制止天下不义的战争 可惜的是他的后继者都是缺乏头脑的死士(项少龙除外 毕竟是穿越回来的) 不怕送命 却没能力改变时世。在圣门中 属墨家的的门徒最不怕死 反击手段最激烈 也最遭记恨。圣门之所以会被称为魔门 一方面被所谓正道人士称之为魔鬼 另一方面 就是因为墨魔二字以讹传讹而来的。

秦国一统天下(在项少龙的帮助下?) 汉室继秦而兴 君权开始膨胀而笼罩一切 官方意识形态亦随之成为天地间唯一响亮的声音: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于是一些原本亦曾活跃一时的阶层 由于价值取向与官方意识形态不尽相同甚且背道而弛 逐渐变得黯淡而失语。于是其中的一些有识之士 为了保存自己的理念 结成了以六卷《天魔策》为最高指导宗旨的共同联盟。他们与主流相悖 无法进入公众的视野 从而公众对于他们由于无法理解而产生了种种的揣测与传说 而他们的形象又进一步在这些揣测与传说中走样变形 这几乎也是所有被边缘化的团体的共同境遇。而主流话语对边缘团体的打压 在正统写法里 也就叫做“卫道伏魔”。同样 总有些想进入主流话语的团体 通过对边缘团体的打压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从而取得主流话语辅翼的地位 比如佛、比如道 比如依附佛道两家的静斋 徐子陵所谓的“千年道魔之争” 大抵便由是而来。

这个联盟后来渐渐形成两派六道。开始还一直有个统领魔门的领袖 但是在隋朝正式分裂。

1.

阴癸派:阴可视为女性的象征。癸的字面意则为女子月事 另据《史记》称“癸之言揆也 言万物可揆度 故曰癸。”由是可见 阴癸二字实含有由女性而掌控天下的意思。

《天魔策》的核心 就一直掌握在阴癸派手中。此派有一个明显的原则:“男人掌握世界 女人通过掌握男人来掌握世界。

在《大唐双龙传》中 阴癸派是魔门第一大派。传到《破碎虚空》中

◕昨夜小楼东风提醒:《大唐2008》最新章节十二:瞬间即永恒免费无弹窗阅读将第一时间在173小▴说更新,记住域名173book◍com◕(请来173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仍然是第一大派。在《覆雨翻云》中 赤尊信与韩柏再震声威。

主要代表人:阴后祝玉研、魔隐边不负、婠婠、白清儿、单玉如、旦梅、闻采婷、林士宏、血手厉工、毕夜惊、烈日炎、符遥红、魔影邓解、鬼刀李开素、谢冲、凌志远、康圳、白广然、盗霸赤尊信、人狼卜敌、韩柏、陈贵妃、白芳华、白发柳摇枝、红颜花解语

其实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武则天 估计也是此派传人。

2.

花间派:黄易书中魔门分支中最早出现的名字 就是边荒传说结尾的魔门领袖:花间派慕清流。后世候希白琴棋书画 各种杂学无所不通 充分展现了花间派的社会身份——多姿多采的艺术家。他们的出身以及他们对于主流社会的相对融入程度 使得他们对于魔门同伴 相对而言保持着一分天然的优越感。而优越感最强的人 无疑是不世奇才石之轩。

忽然想到《天龙八部》的逍遥派 在武林正道如少林派眼里 不也是如此么?

主要代表人:慕清流、邪王石之轩、多情公子侯希白、花仙年怜丹

3.

邪极道:照理来说 这派才应该是魔门的核心。可是他们却一直没有掌握魔门纲领《天魔策》 不过却拥有更恐怖的《道心种魔**》**。第一代邪帝谢泊不容于当时独尊儒术的正统社会 寄情医道。他发现“邪帝舍利”居然是跑到齐国古墓里 莫非是“摸金校尉”?看来《鬼吹灯》胡八一也得邪极道真传了。后世秘人向雨田 与魔师庞斑 终将邪极道道发扬到“极”至。

最好奇 边荒后半部书顶级高手向雨田——他究竟活了多少岁?到了大唐中 圣门四子居然是他的亲传徒弟!从东晋到唐朝 天啊 这不都已经成了散仙了么?什么祝后石怪都靠边站 本仙尊才是魔门的n0.1。

注:邪极道自向雨田后分为四支:逆行派(尤鸟卷)、帝王谷(丁九重)、赤手教(周老叹)、媚惑宗(金环真)。元朝时隐居到蒙古 传蒙赤行再传魔师宫众人。

主要代表人:第一代邪帝谢泊、第十二代邪帝向雨田、倒行逆施尤鸟卷、丁九重、周老叹、金环真、魔宗蒙赤行、魔师庞斑、楞严、小魔师方夜雨、黑白二仆、绝天、灭地、金煞、木煞、水柔晶、火煞、土煞、日煞、月煞、星煞

4.

补天阁:刺客。春秋战国开始 刺客就是一个非主流的边缘职业。他们所奉行的准则与正常人是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 必须时刻准备抛家弃子、背叛亲朋。所以他们即使在魔门中 也没多少同伴。

主要代表人:影子刺客杨虚彦

5.

天莲宗:安隆是商会首领 不妨可以看成天莲宗的主要成分为:在重农抑商时代的被主流社会所排斥的商人。大胆推测 《边荒传说》中 与内九品第二位的桓玄(桓大司马) 一起围杀外九品第二位的聂天环的魔门高手谯纵 也应该属于天莲宗。

主要代表人:谯纵、胖贾安隆、辅公佑。

6.

真传道:这个派别应该就是道教的魔化。此派分为道祖真传与老君观两派 然则两派都体现了原始道教的特征 即对男女房事的重视与研究。所以被主流道家宁道奇等不容。

主要代表人:子午剑左游仙、**双修辟守玄、妖道辟尘荣凤祥 可风道人 荣姣姣

7.

灭情道:由于席应属于刚出场就升天的人物 所以此道的资料不太了解。不过从这些人的言行举止初步分析 此道居然有点仿佛男性化的“阴癸派” 自然不入正道法眼。

主要代表人:天君席应、韦公公、许留宗、尹祖文

8.

魔相道:赵德言过于神秘 所以此道的资料不太了解。

主要代表人:魔帅赵德言、香玉山

注意:关于阴癸、花间、邪极三派 在早期创作的《破碎虚空》和《覆雨翻云》中的定义 与晚期创作的《大唐双龙传》和《边荒传说》中的定义有很大的不同。

*******

静斋

“慈航静斋”与“净念禅宗”为自古以来守护中原文明的代表宗派 此二派除了框扶正义、导正世局之外、还着重上窥天道的修行。

静斋的创派祖师为汉朝的地尼 她和来自净念禅院的天僧共同著成了《慈航剑典》 并将剑典保存在静斋 使得剑典成为静斋的无上武功典籍 习得《剑典》中的“剑心通明”即可成为绝代剑客 并且有机会进入“死关”而达到进军天道的境界 历来达成此境界的只有地尼。而师妃暄和秦梦瑶都是以有破绽的“剑心通明”入世潜修的 都是假他人之力得窥大圆满极境的 先者借重徐子陵 后者得助于韩柏。

提出一点:静斋的“死关”应和魔门的“道心种魔**”划等号 两者都是天人之道中修行的法则 一正一邪 殊途同归 只是魔种大成能进窥“破碎虚空” 而“死关”得破却是肉身成佛 灰飞烟灭。其实两者间的差距是:魔种大圆满是“生” 死关大圆满是“死” 前者能尽情享受“天人之道”大圆满“生”的喜悦 后者虽也登“天人之道”的大圆满 却“死”的不留痕迹 这也是慈航静斋千百年来未有一人能“破碎虚”的原因。纯粹从“佛”“道”的角度来说 “坐化”与“飞升”是同属一层次的圆满之境 但在黄易书中“破碎虚空”实是武学的最高层次 “死关”在书中被定意为“天人之道”的极境 它给修行者提供了进窥“破碎虚空”的机会和通道 “死关”的最终定论用四个字来形容比较恰当:“不死不悟”。但在“死才得悟”的情况下明显比“魔种”逊色一线。这是一“生”一“死”的对比 有“生”才能踏入黄易定下的极境“破碎虚空” 而有“死”肯定失去了这个机会。黄易明显偏重道家玄学 所以“飞升”被定为了武学的最高层次 在黄易的武侠世界中 追求极境“破碎虚空”成为了每个武者毕生的心愿和终极梦想。

静斋实是中国两大宗教结合而成的产物。它是出身于佛道而又坚持自己的方式向天道迈进 应该是中国的宗教的最有前途的法子。其实力绝比不上圣门全盛之时盛极而衰的根基。然而她们却有着莫大的支持力量 那就是在封建时代愚民至深的宗教。然其又根本不遵守宗教所戒 大使用“美人计”、“离间计”等等出家中人做不出的手段来成就她们的利益。

主要代表人:碧秀心、梵清惠、师妃暄、言静庵、靳冰云、秦梦瑶

最明显的表现:静斋选出的杰出弟子从《覆雨翻云》到《大唐双龙传》 派到江湖去厮混的传人都是绝世美女 而且这些人都不剃光头当尼姑 其动机就颇为暧昧。而这些美女在行走江湖时总会刻意接近有实力的人物 让这些人拜倒石榴裙下 这些人就成了“静斋党”的基层干部。例如 宋缺和解晖与梵清惠的相遇 对于宋缺来说 也许是“佛前500次的叩首才换来今生一次的擦肩而过” 但是对于梵清惠 却是一次刻意的“佛特地指引我来度你”。不过当她看出宋缺虽对自己有兴趣 但自主性极强 就撇开宋缺与解晖眉来眼去 于是解晖就入了“静斋党”。寇仲 徐子陵和师妃暄就是这样的翻板。

哎 这也难怪。静斋与魔门相争 在双方都掌握了足够强大的实力面前 又还有多少人还能保持自我不被迷失。更何况乱世本就是用实力说话的世界 为了达成目的 物尽其用才是成王之道。天下是他们相争的棋盘 而其他争夺世俗权利的众人 不过他们手中的旗子。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信念和对方的信念对与错而已。而渐渐偏离了他们的本来宗旨。

这时 静斋在小说中代表着早已经制定好的世俗规矩 而魔门就是那些潜于暗流的边缘观念了。其实单单以慈航静斋创建的初衷而言 本是一心抱持良愿 怎奈何后世误解 这个慈航静斋与当今世界上众多的礼教一样在渐行渐远中走进了保守与固步自封的死胡同。

既出世 又入世 掌握两极归一的方法 把这两者统合在一起 也就能自然而然的掌握天地之至理。这就可以解释静斋的行为为何有出世入世的矛盾。

选择李世民没有错 错在方法和手段。静斋本没有必要事事亲力亲为 李世民的江山有多少是靠师妃暄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过来的?大唐的天下到底是李世民还是师妃暄的?

师妃暄并没有把握到两极归一的方法 入世重而出世轻。因此也造成了李家江山并非铁板一块 证据就是明空。

但是 到了言静庵时代的静斋 又是真正把握到了两极归一的方法吗?

;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大唐2008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173小说只为原作者昨夜小楼东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昨夜小楼东风并收藏大唐2008最新章节十二:瞬间即永恒